最近合肥师院的陈宏友副教授彻底火了,但却是以一种身败名裂的方式。其在给中学生的讲座里竟然说:“读书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赚大钱、娶外国美女改善家族基因……”结果被一个中学生冲上讲台夺过话筒大声训斥……场面好不尴尬!而更要命的是经过网络曝光,该副教授立刻“社死”,被学校开除不说,其职业生涯也彻底报销。当然陈宏友是“自作孽,不可活”,然而另一个事件主角儿,那个高喊政治正确口号的学生也抛给我们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
可能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觉:我没有那么崇高,我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改变生活的现状。我努力工作也是为了保住饭碗,没想过“为民族伟大复兴”这类的崇高议题。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我连那个振臂高呼的中学生都不如呢?我的奋斗之路,我高中三年刷过的那些题,大学课堂目不转睛的认真听讲就该与那个庸俗不堪的副教授划等号么?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为此忧心,读书的目的本来就应该是“多重异构”的,但这并不妨碍绝大部分的“多重异构”最终殊途同归。关于这个问题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表述:A代表“人人都能找到好工作”,B代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可以推导出B,但B却不一定能推导出A。即“人人都能找到好工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人人都能找到好工作”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说的简单一点,如果你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不意味着你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毫无贡献。因为通过上面的“命题关系分析”,哪怕绝大部分人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找个好工作”,也一样可以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亦即大群体的“相对现实主义的学习目的”,是崇高的“民族伟大复兴”口号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你只要足够努力,并保持“一般水准以上”的三观(即不要庸俗到那个副教授的地步),你都是“民族复兴”之路上添砖加瓦的一份子。再加上一个大规模群体中,总会有热爱崇高化口号的个体,就保证了这个“民族复兴”的底色与基调。
此外“读书的目的”难道只有一个么?那是不是太过偏狭了?“读书难道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与见识么”?哪怕这个修养与见识对将来找工作没有任何帮助,也不会用来探讨那些“形而上”的崇高而漂亮的口号。
你难道没有因读过一首诗篇而顿觉“齿颊芬芳”的时刻么?你难道没有因读过一部小说而五内澎湃的情形么?我们几千年来的“儒家读书传统”导致每个人总想从读书这本该纯粹的事情中带出一些或功利精算、或虚夸高畅的目的,什么时候把读书的目的纯粹地回归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我们也就离真正的复兴不远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8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