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小和尚片头曲,九华山小和尚主题曲名

心境君平时经常会浏览一些当代高僧大德发布的微头条,从中吸取无尽的养分,以促进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我们知道,少林寺是禅宗初祖达摩大师的弘法传道之地,所以少林寺的禅法自然是正宗里的正宗,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参悟。

最近,心境君看到了一位少林高僧发布的微头条,里面引用了古德的一句话,并且提出了新的问题。下面,心境君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位少林大师的微头条。

九华小和尚片头曲,九华山小和尚主题曲名

大师的微头条上写道:古德曰,无佛处不可停留,有佛处急需走过。试问汝向何处安身立命?这个微头条虽然精炼短小,却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少林禅法的博大精深。

简单来说,这个微头条包含了两层含义和三句禅机。第一层含义就是古德的原话。第二层含义就是后面提出的新问题。三句禅机分别指的是“无佛处不可停留”、“有佛处急需走过”以及“汝向何处安身立命”这三句话。所以,要想深刻领会少林大师的微头条,应当从这两层含义和三句禅机入手参悟。

九华小和尚片头曲,九华山小和尚主题曲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古德的原话。古德说“无佛处不可停留”,这句话很容易理解。既然此处无佛,那对于学佛的人来说,停留此地便毫无意义。所以说,无佛处不可停留。古德又说“有佛处急需走过”,这句话就让一些人犯了迷糊。学佛的人不就是要找到有佛的地方才能开始学习吗?他应该停留在有佛的地方好好学习才对,怎么说有佛处急需走过呢?

实际上,有佛无佛都是相对于人心中的执着妄想而言的。俗人常常对境生心,心住于各种境界相上,不能自拔。所以古佛为了教人收心止念,放下妄想执着,便用有佛无佛来引起俗人的注意。当大家开始把注意力集中起来的时候,也就是让自己的执着心变得明显的时候。然后古佛忽然告诉大家,其实有佛无佛都是妄想。只有放下对有佛无佛的执着,才能领悟到佛的境界。所以说有佛处也要急需走过,不可留恋执迷。

九华小和尚片头曲,九华山小和尚主题曲名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最后的问题。既然无佛处和有佛处都不可停留,那么学者到底应该停留在什么地方学习,并在其中安身立命呢?从空间上来说,一切空间都可以分为两处,一处有佛,一处无佛。如果两个地方都不能待,那就是说自己实际上是无处可去的。于是当普通人看到这样的问题时,自然就会被难住而无法回答。

在禅宗发展的过程中,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位禅师挑着两担经书,要去寺庙中为人讲经。途中肚子饿了,遇到一位卖烧饼的老婆婆。于是他就想拿钱买两块烧饼吃。老婆婆也是一位内行人。她问禅师,经书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请问您买烧饼的心究竟是哪颗心?禅师寻思半晌,回答不上来,羞愧的烧饼也不买了,寺庙也不去了,直接挑着担子回家了。

九华小和尚片头曲,九华山小和尚主题曲名

老婆婆的这个问题,其实和上面的问题是一样的。它们考查的都是学者的心是否还住在境界相上。如果学者达到了心不住相的境界,自然就可以不受问题的迷惑,轻松给出答案。

在哲学观念中,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有和无来定义,这就是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比如有人居住的地方和无人居住的地方共同构成了所有的地方。乍一看,这种观点无懈可击,非常完美。可是大家却忘记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你凭什么知道用有和无来界定一切事物呢?也就是说,你面前有人或者是没有人,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如果你没有某种能力,你一定无法知道自己面前究竟有没有人。

九华小和尚片头曲,九华山小和尚主题曲名

有人说,我可以看,可以听,可以感觉。如果你不能看,不能听,不能感觉,请问你还能知道自己面前有没有人吗?显然是不能的。由此可知,用有和无来定义事物,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你必须能判断有和无。而能判断有和无的这个能力,就是人的本性智慧。

由此可知,一切的学问知识,其实都是建立在人的本性智慧之上的。如果没有这个本性智慧,人就会连基本的有和无都无法辨别,更别谈其他的复杂知识了。

九华小和尚片头曲,九华山小和尚主题曲名

人的本性智慧是与生俱来的,是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就能判断是非有无的智慧。而一切是非有无的判断标准,都是在本性智慧的基础上起心动念制造出来的。所以当出现判断是非有无的情况时,就是人起心动念的时候。而人一旦起心动念,就会落入有和无的范畴之中,受到有无的界限限制,不能再自由自在。

在上面讨论的问题中,古德所说的有佛与无佛,正是俗人起心动念产生的有和无。古德说,有佛处和无佛处都不可停留,实际上指的是不可停留在俗人起心动念产生的有无界限之中。只有心空无相,纯以本性慧光观照一切,才能不失根本,不受俗人起心动念产生的有无界限的束缚。而这种境界,就是到达彼岸的解脱境界。

九华小和尚片头曲,九华山小和尚主题曲名

老婆婆卖烧饼时提出的三心问题,也是俗人起心动念产生的有无界限概念。老婆婆以俗人的口气,向禅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合情合理。而禅师因为还没有达到解脱的境界,仍然受到俗人起心动念的有无概念束缚,所以无法回答老婆婆的问题。

于是,网友们不禁感到好奇,上面提出的这两个问题,究竟应该怎样回答呢?实际上,只要心不住相,心空无相,又何来有佛无佛的顾虑?所谓有佛无佛,不过是一个关于佛的幻相而已。自己既然心空无相,心中自然也就不再执着有佛无佛。心不执着,心无所住,自己便可以自见本性,达到解脱境界,又何必管它有佛无佛。达到这种境界,世界仍然是世界,生活依旧是生活。只要是能养活自己的地方,都可以安身立命。

九华小和尚片头曲,九华山小和尚主题曲名

至于老婆婆向禅师提出的那个问题,也不过是在考问禅师面对烧饼境界,是否起心动念。如果禅师心空无相,慧光朗照,自然就会明白,自己想买烧饼的心其实是自性无心智慧在境界上的显现而已。自己既然心空无相,买烧饼则是出于无心智慧。无心之心自然不受过去、现在、未来三心的束缚。所谓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不可得,指的是自己执著于过去、现在、未来三种境界相上的执着之心不可得。因为它们只是本性智慧在境界相上的显现,并不是自性本体。就好像水面的波纹一样。忽然而起,忽然而灭,无穷无尽。所以是不可得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