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子幼种植园是幼儿在大自然中学习的活教材,依靠蔬菜种植基地,教师充分挖掘当地特有资源,将牟子幼种植园的功能最大化进行开发,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权,让幼儿在种植区进行种植、观察、养护、管理、收获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幼儿成为种植区真正的主人。承着这样的背景,开展了第二阶段种植园地研讨活动,旨在教师分享本班种植区实施过程中的指导策略,更好的用于分析班级幼儿情况,使教师在幼儿种植区的活动中,有法分析,有策可施。
首先大一班《青菜生病了》从发现问题,小朋友带着不同的猜想进行探索。大二班《豌豆发霉了》围绕实验操作,了解探究过程。大班组老师尊重幼儿的主动性、自主性,让幼儿自己观察,并根据幼儿的兴趣点为主,进行团谈分享经验。随后,罗老师以案例为点,借机讨论:“生病”素材的可取性与关联性;关注点:蔬菜本身挖掘vs蔬菜探索延伸。中一班《是花还是果》和中二班《间苗记》分别采用了记录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对种植区观察到的作物生长情况进行表征,而且老师在农作物的科普知识方面主动需求家长帮助,家园联系密切。老师们纷纷提出观点,郑老师以实验应更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展开分析,跟随幼儿脚步,避免老师高控实验。小班组:《白菜莲座期》、《莴笋什么时候才能吃》,小班幼儿年龄虽小,但兴趣满满,在教师的支持之下有目的,有策略的进行观察记录,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索,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孩子们收获颇丰。研讨后,小班组的老师对其案例再进行整理,接下来将联系生活实际经验,从幼儿的感官体验再得到科学的印证。
整个研讨中教师们紧扣主题,围绕各班分享的支持策略展开激烈的讨论,从养护、成长管理、收获、结果讨论并提出改进措施。挖掘幼儿的兴趣点,让他们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各班提出下一阶段的方向,老师们纷纷提出细化优化的建议,本次教研完结第二阶段,开启第三阶段,明确主线,扎实跟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5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