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字组词三年级,柴字组词三年级上册

吾,中华文都桐城人氏,今龄八十七矣,在大江南北,干了一辈子教师,辛忙一生,欣喜一生,甘为教育写春秋。

攀 登 高 崖

桐城西乡,有座高山陡崖,山水从万丈岩壁直冲而下,轰鸣作响,故名响水崖。

新中国诞生,百业待兴,桐城全境兴办公立小学,缺少教师,尤其山区,建校无师。当时,我就读桐西光明私塾,听召唤,应考试,我这刚满十六岁的少年,当上了新中国的教师,满腔热情,赴响水崖办学教山娃。

这校由古旧山神庙改修的教室、办公室、寝室“三室合一”的一间简陋校舍,条件之差,不言而喻。好得来前区文教主任张兆九给我明说了,并嘱咐应以苦为乐。临行时,父亲也深情鼓励:“吃得苦中苦,方能成为有出息的人。“因此,有了思想准备和生活准备。当初月薪十八元,按月寄回家八元敬养父母。生活俭朴,自我安排,衣自洗,菜自种,饭自烧,烟酒不沾,小菜常年有,自我欣然,专心教学。深山路远的学生中午不回家,在校的午歺也只是吃山芋、啃玉米棒,无人叫苦,读书为乐。师生情缘,教学相处,其乐融融。我惊喜发现,这革命老区孩子:纯朴,诚实,聪明,好学,求知心切,听课认认真真,回答问题实实在在,作业工工整整,课文篇篇熟读背诵,这是多么可爱的山娃啊!

当我看到孩子们学习进步喜人,心底发声:让这千百年来“打柴卖柴,买米买油盐”、“目不识丁”的深山穷苦人民的后代,读书将改变命运,成为有美德有文化的新一代,战胜穷山恶水,建设新中国,这是义不容辞的天职!决不辜负山区父老兄弟姐妹的殷切期望!更何况:这是革命老区!岂能愧对烈士们的故乡!岂能愧对烈士的后代!

至今,我记忆犹新,祖父是革命烈士的孙小明同学,立志读书,他以优秀成绩考入城里学校,他的父亲孙芳华县长,竟然步行(当时无车)二十多里,翻越丛山,登山响水崖,专程看望慰问老师,感谢称赞响水崖小学。

出 席 盛 会

一九五七年元月,我荣幸出席了新中国安徽省首届优秀教师代表大会。这次盛会,总结建国以来安徽教育的伟大成就,表彰先进,也是我省教育新发展的的动员大会,振奋人心,鼓舞奋进。

会前,省教育厅操震球老厅长特至桐城参会代表驻地看望。当知我才二十岁,他连忙亲切地握着我的手,笑容可掬,满口赞道:“好哇!可喜!不愧是桐城派故乡出人才!”

在大会开幕式上,省领导的报告中,赞安徽教育成就,誉安徽教师功绩,并以惊喜的口吻夸道:“ 桐城有位小先生,年刚二十岁!可见安徽教师队伍中新生力量的成长!这是我们安徽的骄傲!”

受 令 入 城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吾风华正茂时,受令入城,任文教局语文教研员。现回忆那些年教研工作,仍很兴奋!有多方面,堪称精彩:

一是:蹲点实小,实验总结识字教学典型经验。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乃是阅读和写作基础的基础起点,必须切实快速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因而,我常年蹲点桐城实验小学,同学校领导安排跟班随堂听课,同老师学习探研,就汉字构字特点规律,教学汉字基本方法,改进识字教学有效途径,激发学生学习汉字兴趣乐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常规,从学好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从“六书”构成方式,并着重以构字频率象形、形声、会意方面,让学生能掌握其特点与规律,快速高效地提高认识、书写和记忆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辨析形近字、音近字、同音字、多音字,进而由识字,听写,组词,连句,造句,说话,写短文,扩大运用汉字词能力,为训练提升阅读与写作打好基礎,练好基本功。在实验中,讲求实效高效,注重总结经验。当年巜安徽教育》判登了特约专稿《桐城实验小学识字教学经验》。

二是:长驻天城,为省教育现场会献厚礼。

创办于清代道光六年的天城书院,在一九五八年易名天城中学。该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进行教育改革。文教局发现并扶植先进典型,派我常驻天城与安庆地区文教局王之宾主任,同学校领导师生同学习、研究、座谈,汇集典型材料,撰写了在办学方向、政治思想教育、教学改革、关心改善师生生活等六个方面典型经验文稿,为《安徽教育》编辑了天城中学专辑,为省教育现场的召开,献上了一份厚礼。这次现场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均以大篇幅报道。天城中学荣获省委、省政府奖旗,并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

三是:进入桐中,为重振古文教学雄风鸣锣开道。

古文大师吴汝纶先生创办的桐城中学,历来古文教学,首屈一指,孕育英才。然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教学领域刮起一股否定古文教学冷风,甚至把桐城中学古文教学视为“复古”堡垒,教学圣地陡然凝结寒冰。

古文教学何去何从?桐中史耀民校长为此深虑决策时,文教局领导带领主任和语文教研员进入桐中,同学校领导和语文老师座谈,专题讨论:应如何正确对待古文教学?大家认为:古文,乃中华文化精髓精华,古代大文豪的杰作,老祖宗遗传下来的瑰宝,桐城派的命根子,桐城中学的特色,应理直气壮地继承传统,弘扬特色,古今并重,古为今用,师生同用功,教好学好古文。因而,桐中很快掀起了重视和加强古文教学热潮,校长、主任深入课堂听课,名师开展观摩教学,桐城派姚鼐后裔古文大师姚沛生老先生,精神焕发,给城关语文教师及古文爱好者,示范朗诵讲解《岳阳楼记》、《六国论》等古文名篇,在校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促进了全县强化古文教学。至今我仍深深记得,当年省教育厅居荟明老厅长来桐中视察,我随同文教局张良才老局长去桐中,专题汇报古文教学后,朱厅长笑容满面,连声称道:“好啊!桐城不愧桐城派故乡,重振雄风!桐中不愧省重点中华名校,大放光彩啊!”

四是:主办语文教学报告会,解决当时语文教学中倾向性问题。

由教研人员,在县人民大会堂,作学术报告,乃是桐城破天荒之事。

会前,局领导组织教研人员分头深入孔城、青草、双港等城乡学校调查、听课、检查作业、座谈、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回局汇总,梳理归纳。当时,尽管有不少有经验的老教师,善于把握文道统一原则教好语文课,但当时因受某一思潮影响,语文教学较普遍地存在文道分离,架空分析所谓思想教育,不敢传授语文知识,放松语文基本功训练。可见语文教学必须贯彻文道统一原则,通过课文内容,潜移默化地深入进行思想教育,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与基本训练,大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而,充分准备报告文稿,局领导向县领导请示后在人民大会堂,利用星期天举行全县超千人报告会。

当报告会在掌声中结束时,从台下听众席迎来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胡雄飞主任,高兴地用双手握着我的手,连声称道。

下 放 农 村

“ 文革”后期“斗批拆”,文教局被撤销,我被下放到农村,路在何方?

然而,无论何时何地,总会有卓识远见者!此时,青草初中扩办高中,青草区广收下放人员,量才安置重任。区和学校物色我教高中语文,并分管全校教学业务,怡然遵命。同时,由上海下放来的英语盛誉世家高才女士,有从河南高校下放来的数学名教授,有从四川等地返故乡的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有从城关拆校下放来的物理、数学名师……正是:群贤会师,同心戮力,学校兴盛。

好多老同志,或许还记得:一九七三年十月十八日《安徽日报》头版头条,大标题,大篇幅的凸显报道:青草中学坚持正确路线,理直气壮上好文化课,大力提高教学质量。这条当时令人惊喜的新闻,在社会上产生了热烈反响。尤其在教育界更为欣喜,振奋,鼓舞,一马当先,万马奔腾,青草中学成为省市县广大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敢于上好文化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先进典型。

选 调 名 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历史转折意义,我国教育进入历史最佳期,桐城中学恢复为省重点中学,我被选调入名校。当时,我教高三年级两个班语文和当任一个班班主任,兼任一个“ 一百零八将”特大班高考补习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课。忙一点,累一点,心甘情愿。我与同事们同心合力,为桐中育英才,谱写历史性新篇章。当年我教语文课和任班主任的一个文班,高考大都录取到国家一流大学和重点大学,张良福、程太平、彭文革等同学同时录取到北京大学。如今,他们有的是诗人、作家,有著名教授,有总经济师,有总编审,有国家部长,有曾任驻联合国常驻代表,有任驻外特使…他们为祖国为世界为人类作出可喜贡献。

跨 过 大 江

一九八五年,二月二,龙抬头,值得纪念的日子。是日也,应铜陵市选聘特调,跨过大江,来到江南古铜都新铜陵,全家随迁,安居乐业。时年半百,锐气不减,为中国有色铜陵教育开创新局面,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继承传统经验,弘扬时代精神,立德为师,教书育人,荣获“教书育人 立二等功”称号,誉为“ 教育功臣”。

当到退休年龄,领了“四十五年教龄”的退休证后,市内外中学和高校争聘,盛情难却,退而休不了,先后在市二中、有色中学教语文,在市职校、电大、职大教授古代汉语、古典文学,在党校、有色职大教现代文学与指导写作。经常一天乘车两地,在不同类型学校不同班级,教多课头的课。老友为之点赞:盛世耄耋好精神,高龄余热献丹心。退休后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民进会员。

作者:何振亚,桐城人,现定居铜陵市。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1746.html